C++ 原子操作和内存模型

简介

本文介绍C++ 内存模型相关知识,包含几种常见的内存访问策略。

改动序列

在一个C++程序中,每个对象都具有一个改动序列,它由所有线程在对象上的全部写操作构成,其中第一个写操作即为对象的初始化。
大部分情况下,这个序列会随程序的多次运行而发生变化,但是在程序的任意一次运行过程中,所含的全部线程都必须形成相同的改动序列。

改动序列基本要求如下

1 只要某线程看到过某个对象,则该线程的后续读操作必须获得相对新近的值,并且,该线程就同一对象的后续写操作,必然出现在改动序列后方。
2 如果某线程先向一个对象写数据,过后再读取它,那么必须读取前面写的值。
3 若在改动序列中,上述读写操作之间还有别的写操作,则必须读取最后写的值。
4 在程序内部,对于同一个对象,全部线程都必须就其形成相同的改动序列,并且在所有对象上都要求如此.
5 多个对象上的改动序列只是相对关系,线程之间不必达成一致

原子类型

标准原子类型的定义位于头文件<atomic>内。我们可以通过atomic<>定义一些原子类型的变量,如atomic<bool>,atomic<int> 这些类型的操作全是原子化的。

从C++17开始,所有的原子类型都包含一个静态常量表达式成员变量,std::atomic::is_always_lock_free。这个成员变量的值表示在任意给定的目标硬件上,原子类型X是否始终以无锁结构形式实现。如果在所有支持该程序运行的硬件上,原子类型X都以无锁结构形式实现,那么这个成员变量的值就为true;否则为false。

只有一个原子类型不提供is_lock_free()成员函数:std::atomic_flag 。类型std::atomic_flag的对象在初始化时清零,随后即可通过成员函数test_and_set()查值并设置成立,或者由clear()清零。整个过程只有这两个操作。其他的atomic<>的原子类型都可以基于其实现。

std::atomic_flagtest_and_set成员函数是一个原子操作,他会先检查std::atomic_flag当前的状态是否被设置过,

1 如果没被设置过(比如初始状态或者清除后),将std::atomic_flag当前的状态设置为true,并返回false

2 如果被设置过则直接返回ture

对于std::atomic<T>类型的原子变量,还支持load()store()exchange()compare_exchange_weak()compare_exchange_strong()等操作。

内存次序

对于原子类型上的每一种操作,我们都可以提供额外的参数,从枚举类std::memory_order取值,用于设定所需的内存次序语义(memory-ordering semantics)。

枚举类std::memory_order具有6个可能的值,

包括std::memory_order_relaxedstd:: memory_order_acquirestd::memory_order_consume

std::memory_order_acq_relstd::memory_order_releasestd::memory_order_seq_cst

存储(store)操作,可选用的内存次序有std::memory_order_relaxedstd::memory_order_releasestd::memory_order_seq_cst

载入(load)操作,可选用的内存次序有std::memory_order_relaxedstd::memory_order_consumestd::memory_order_acquirestd::memory_order_seq_cst

“读-改-写”(read-modify-write)操作,可选用的内存次序有std::memory_order_relaxedstd::memory_order_consumestd::memory_order_acquirestd::memory_order_releasestd::memory_order_acq_relstd::memory_order_seq_cst

原子操作默认使用的是std::memory_order_seq_cst次序。

这六种内存顺序相互组合可以实现三种顺序模型 (ordering model)

Sequencial consistent ordering. 实现同步, 且保证全局顺序一致 (single total order) 的模型. 是一致性最强的模型, 也是默认的顺序模型.
Acquire-release ordering. 实现同步, 但不保证保证全局顺序一致的模型.
Relaxed ordering. 不能实现同步, 只保证原子性的模型.

实现自旋锁

自旋锁是一种在多线程环境下保护共享资源的同步机制。它的基本思想是,当一个线程尝试获取锁时,如果锁已经被其他线程持有,那么该线程就会不断地循环检查锁的状态,直到成功获取到锁为止。

那我们用这个std:atomic_flag实现一个自旋锁。

  1. #include <iostream>
  2. #include <atomic>
  3. #include <thread>
  4. class SpinLock {
  5. public:
  6. void lock() {
  7. //1 处
  8. while (flag.test_and_set(std::memory_order_acquire)); // 自旋等待,直到成功获取到锁
  9. }
  10. void unlock() {
  11. //2 处
  12. flag.clear(std::memory_order_release); // 释放锁
  13. }
  14. private:
  15. std::atomic_flag flag = ATOMIC_FLAG_INIT;
  16. };

我们实现一个测试函数

  1. void TestSpinLock() {
  2. SpinLock spinlock;
  3. std::thread t1([&spinlock]() {
  4. spinlock.lock();
  5. for (int i = 0; i < 3; i++) {
  6. std::cout << "*";
  7. }
  8. std::cout << std::endl;
  9. spinlock.unlock();
  10. });
  11. std::thread t2([&spinlock]() {
  12. spinlock.lock();
  13. for (int i = 0; i < 3; i++) {
  14. std::cout << "?";
  15. }
  16. std::cout << std::endl;
  17. spinlock.unlock();
  18. });
  19. t1.join();
  20. t2.join();
  21. }

在主函数执行上述代码会看到如下输出

  1. ***
  2. ???

1 处 在多线程调用时,仅有一个线程在同一时刻进入test_and_set,因为atomic_flag初始状态为false,所以test_and_setatomic_flag设置为true,并且返回false

比如线程A调用了test_and_set返回false,这样lock函数返回,线程A继续执行加锁区域的逻辑。此时线程B调用test_and_settest_and_set会返回true,导致线程B在while循环中循环等待,达到自旋检测标记的效果。当线程A直行至2处调用clear操作后,atomic_flag被设置为清空状态,线程B调用test_and_set会将状态设为成立并返回false,B线程执行加锁区域的逻辑。

我们看到在设置时使用memory_order_acquire内存次序,在清除时使用了memory_order_release内存次序。

宽松内存序

为了给大家介绍不同的字节序,我们先从最简单的字节序std::memory_order_relaxed(宽松字节序)介绍。
因为字节序是为了实现改动序列的,所以为了理解字节序还要结合改动序列讲起。

我们先看一个CPU和内存结构图

https://cdn.llfc.club/1697539893049.jpg

其中StoreBuffer就是一级Cache, Catche是二级Cache,Memory是三级Cache。

每个标识CPU的块就是core,上图画的就是4核结构。每两个core构成一个bank,共享一个cache。四个core共享memory。

每个CPU所作的store均会写到store buffer中,每个CPU会在任何时刻将store buffer中结果写入到cache或者memory中。

那该如何保证数据一致性?这就要提及MESI一致性协议。

MESI 协议,是一种叫作写失效(Write Invalidate)的协议。在写失效协议里,只有一个 CPU 核心负责写入数据,其他的核心,只是同步读取到这个写入。在这个 CPU 核心写入 cache 之后,它会去广播一个“失效”请求告诉所有其他的 CPU 核心。

MESI 协议对应的四个不同的标记,分别是:

M:代表已修改(Modified)

E:代表独占(Exclusive)

S:代表共享(Shared)

I:代表已失效(Invalidated)

“已修改”用来告诉其他cpu已经修改完成,其他cpu可以向cache中写入数据。

“独占”表示数据只是加载到当前 CPU核 的store buffer中,其他的 CPU 核,并没有加载对应的数据到自己的 store buffer 里。

这个时候,如果要向独占的 store buffer 写入数据,我们可以自由地写入数据,而不需要告知其他 CPU 核。

那么对应的,共享状态就是在多核中同时加载了同一份数据。所以在共享状态下想要修改数据要先向所有的其他 CPU 核心广播一个请求,要求先把其他 CPU 核心里面的 cache ,都变成无效的状态,然后再更新当前 cache 里面的数据。

我们可以这么理解,如果变量a此刻在各个cpu的StoreBuffer中,那么CPU1核修改这个a的值,放入cache时通知其他CPU核写失效,因为同一时刻仅有一个CPU核可以写数据,但是其他CPU核是可以读数据的,那么其他核读到的数据可能是CPU1核修改之前的。这就涉及我们提到的改动序列了。

这里给大家简单介绍两个改动序列的术语

1 “synchronizes-with“ : 同步, “A synchronizes-with B” 的意思就是 A和B同步,简单来说如果多线程环境下,有一个线程先修改了变量m,我们将这个操作叫做A,之后有另一个线程读取变量m,我们将这个操作叫做B,那么B一定读取A修改m之后的最新值。也可以称作 A “happens-before“ B,即A操作的结果对B操作可见。

2 “happens-before“ : 先行,”A happens-before B” 的意思是如果A操作先于B操作,那么A操作的结果对B操作可见。”happens-before“包含很多种境况,不仅仅是我们上面提到的”synchronizes-with“,之后给大家一个脑图详细说明”happens-before“的几种情况。

我们接下来谈谈std::memory_order_relaxed

关于std::memory_order_relaxed具备如下几个功能:

1 作用于原子变量
2 不具有synchronizes-with关系
3 对于同一个原子变量,在同一个线程中具有happens-before关系, 在同一线程中不同的原子变量不具有happens-before关系,可以乱序执行。
4 多线程情况下不具有happens-before关系。

由上述可知,如果采用最松散的内存顺序模型,在一个线程中,如果某个表达式已经看到原子变量的某个值a,则该表达式的后续表达式只能看到a或者比a更新的值。

我们看下面的代码

  1. std::atomic<bool> x, y;
  2. std::atomic<int> z;
  3. void write_x_then_y() {
  4. x.store(true, std::memory_order_relaxed); // 1
  5. y.store(true, std::memory_order_relaxed); // 2
  6. }
  7. void read_y_then_x() {
  8. while (!y.load(std::memory_order_relaxed)) { // 3
  9. std::cout << "y load false" << std::endl;
  10. }
  11. if (x.load(std::memory_order_relaxed)) { //4
  12. ++z;
  13. }
  14. }

上面的代码封装了两个函数,write_x_then_y负责将xy存储为true。read_y_then_x负责读取xy的值。

接下来我们写如下函数调用上面的两个函数

  1. void TestOrderRelaxed() {
  2. std::thread t1(write_x_then_y);
  3. std::thread t2(read_y_then_x);
  4. t1.join();
  5. t2.join();
  6. assert(z.load() != 0); // 5
  7. }

上面的代码assert断言z不为0,但有时运行到5处z会等于0触发断言。

我们从两个角度分析

1 从cpu架构分析

假设线程t1运行在CPU1上,t2运行在CPU3上,那么t1对x和y的操作,t2是看不到的。

比如当线程t1运行至1处将x设置为true,t1运行至2处将y设置为true。这些操作仅在CPU1的store buffer中,还未放入cache和memory中,CPU2自然不知道。

如果CPU1先将y放入memory,那么CPU2就会读取y的值为true。那么t2就会运行至3处从while循环退出,进而运行至4处,此时CPU1还未将x的值写入memory,

t2读取的x值为false,进而线程t2运行结束,然后CPU1将x写入true, t1结束运行,最后主线程运行至5处,因为z为0,所以触发断言。

2 从宽松内存序分析

因为memory_order_relaxed是宽松的内存序列,它只保证操作的原子性,并不能保证多个变量之间的顺序性,也不能保证同一个变量在不同线程之间的可见顺序。

比如t1可能先运行2处代码再运行1处代码,因为我们的代码会被编排成指令执行,编译器在不破坏语义的情况下(2处和1处代码无耦合,可调整顺序),2可能先于1执行。如果这样,t2运行至3处退出while循环,继续运行4处,此时t1还未执行1初代码,则t2运行4处条件不成立不会对z做增加,t2结束。这样也会导致z为0引发断言。

画个图说明上述情况

https://cdn.llfc.club/1697596279730.jpg

我们在看一个例子

  1. void TestOderRelaxed2() {
  2. std::atomic<int> a{ 0 };
  3. std::vector<int> v3, v4;
  4. std::thread t1([&a]() {
  5. for (int i = 0; i < 10; i += 2) {
  6. a.store(i, std::memory_order_relaxed);
  7. }
  8. });
  9. std::thread t2([&a]() {
  10. for (int i = 1; i < 10; i += 2)
  11. a.store(i, std::memory_order_relaxed);
  12. });
  13. std::thread t3([&v3, &a]() {
  14. for (int i = 0; i < 10; ++i)
  15. v3.push_back(a.load(std::memory_order_relaxed));
  16. });
  17. std::thread t4([&v4, &a]() {
  18. for (int i = 0; i < 10; ++i)
  19. v4.push_back(a.load(std::memory_order_relaxed));
  20. });
  21. t1.join();
  22. t2.join();
  23. t3.join();
  24. t4.join();
  25. for (int i : v3) {
  26. std::cout << i << " ";
  27. }
  28. std::cout << std::endl;
  29. for (int i : v4) {
  30. std::cout << i << " ";
  31. }
  32. std::cout << std::endl;
  33. }

线程t1向a中存储偶数,线程t2向a中存储奇数。线程t3从a读取数据写入v3中,线程t4从线程a中读取数据写入v4中。这四个线程并发执行,最后打印v3和v4的数据。
如果机器性能足够好我们看到的可能是这种输出

  1. 9 9 9 9 9 9 9 9 9 9
  2. 9 9 9 9 9 9 9 9 9 9

也可能是这种

  1. 0 1 7 6 8 9 9 9 9 9
  2. 0 2 1 4 5 7 6 8 9 9

但我们能确定的是如果v3中7先于6,8,9等,那么v4中也是7先于6,8,9。

因为多个线程仅操作了a变量,通过memory_order_relaxed的方式仅能保证对a的操作是原子的(同一时刻仅有一个线程写a的值,但是可能多个线程读取a的值)。

但是多个线程之间操作不具备同步关系,也就是线程t1将a改为7,那么线程t3不知道a改动的最新值为7,它读到a的值为1。只是要过一阵子可能会读到7或者a变为7之后又改动的其他值。

但是t3,t4两个线程读取a的次序是一致的,比如t3和t4都读取了7和9,t3读到7在9之前,那么t4也读取到7在9之前。

因为我们memory_order_relaxed保证了多线程对同一个变量的原子操作的安全性,只是可见性会有延迟罢了。

先行(Happens-before)

Happens-before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. 如前文我们提及:
如果操作 a “happens-before” 操作 b, 则操作 a 的结果对于操作 b 可见. happens-before 的关系可以建立在用一个线程的两个操作之间, 也可以建立在不同的线程的两个操作之间。

顺序先行(sequenced-before)

单线程情况下前面的语句先执行,后面的语句后执行。操作a先于操作b,那么操作b可以看到操作a的结果。我们称操作a顺序先行于操作b。也就是”a sequenced-before b”。

这种情况下”a happens before b”

比如下面

  1. int main(){
  2. //操作a
  3. int m = 100;
  4. //操作b
  5. std::cout << "m is " << std::endl;
  6. }

上面操作b 能读取m的值为100.

“sequencde-before”具备传递性,比如操作 a “sequenced-before” 操作 b, 且操作 b “sequenced-before” 操作 m, 则操作 a “sequenced-before” 操作 m.

https://cdn.llfc.club/1697601383740.jpg

线程间先行

线程间先行又叫做”inter-thread-happens-before”,这是多线程情况的”happens-before”.

我们前面提到的”synchronizes-with” 可以构成 “happens-before”。

如果线程 1 中的操作 a “synchronizes-with” 线程 2 中的操作 b, 则操作 a “inter-thread happens-before” 操作 b.

https://cdn.llfc.club/1697609727864.jpg

此外 synchronizes-with 还可以 “后接” 一个 sequenced-before 关系组合成 inter-thread happens-before 的关系:

比如操作 a “synchronizes-with” 操作 b, 且操作 b “sequenced-before” 操作 m, 则操作 a “inter-thread happens-before” 操作 m.

https://cdn.llfc.club/1697609586958.jpg

那同样的道理, Inter-thread happens-before 关系则可以 “前接” 一个 sequenced-before 关系以延伸它的范围; 而且 inter-thread happens-before 关系具有传递性:

1 如果操作 a “sequenced-before” 操作 k, 且操作 k “inter-thread happens-before” 操作 b, 则操作 a “inter-thread happens-before” 操作 b.

https://cdn.llfc.club/1697610467141.jpg

2 如果操作 a “inter-thread happens-before” 操作 k, 且操作 k “inter-thread happens-before” 操作 b, 则操作 a “inter-thread happens-before” 操作 b.

https://cdn.llfc.club/1697610652291.jpg

依赖关系

依赖关系有 carries dependency 和 dependency-ordered before.

单线程情况下a “sequenced-before” b, 且 b 依赖 a 的数据, 则 a “carries a dependency into” b. 称作 a 将依赖关系带给 b, 也理解为b依赖于a。

看下面的代码

  1. void TestDependency() {
  2. // 1 处
  3. std::string str = "hello world!";
  4. // 2 处
  5. int i = 3;
  6. // 3 处
  7. std::cout << str[i] << std::endl;
  8. }

函数TestDependency内部打印str[i]的值。3处代码需要依赖1处和2处两个变量的值,所以达成依赖关系。

我们看单线程情况下按顺序执行1,2,3处代码,1 “sequenced-before” 3,且3 依赖 1的数据,则 1 “carries a dependency into” 3

同样的道理 2 “sequenced-before” 3, 且3依赖2 的数据,则2 “carries a dependency into” 3.

“carries a dependency into” 也被归为”happens-before”。

https://cdn.llfc.club/1697614479597.jpg

2 多线程情况下

线程1执行操作A(比如对i自增),线程2执行操作B(比如根据i访问字符串下表的元素), 如果线程1先于线程2执行,且操作A的结果对操作B可见,我们将这种叫做
A “dependency-ordered before” B. 有人会说这不是前面说到的A “synchronizes with “ B吗?你可以这么理解。就当作他们达到的效果是一致的,只不过A “dependency-ordered before” B 更细化一点,表述了一种依赖,比如操作A仅仅对i增加,而没有对字符串修改。而操作B需要通过i访问字符串数据。那操作B实际上是依赖于A的。

Happens-before不代表指令执行顺序

Happens-before不代表指令实际执行顺序,C++编译器可以对不相关的指令任意编排达到优化效果,Happens-before仅是C++语义层面的描述,表示 a “Happens-before” b仅能说明a操作的结果对b操作可见。

看这样一段代码

  1. int Add() {
  2. int a = 0, b = 0;
  3. //1 处
  4. a++;
  5. // 2 处
  6. b++;
  7. // 3 处
  8. return a + b;
  9. }

单线程执行上述代码,操作1一定是happens-before 操作2 的(a “sequenced-before” b),就是我们理解的 a++ 先于 b++

但是计算机的指令可能不是这样,一条C++语句对于多条计算机指令。

有可能是先将b值放入寄存器eax做加1,再将a的值放入寄存器edx做加1,然后再将eax寄存器的值写回a,将edx写回b。

因为对于计算机来说1处操作和2处操作的顺序对于3处来说并无影响。只要3处返回a+b之前能保证a和b的值是增加过的即可。

那我们语义上的”Happens-before”有意义吗? 是有意义的,因为如果 a “sequenced-before” b, 那么无论指令如何编排,最终写入内存的顺序一定是a先于b。

只不过C++编译器不断优化尽可能不造成指令编排和语义理解的差异,上面C++的代码转换为汇编指令如下

  1. int a = 0, b = 0;
  2. 00A1C8F5 mov dword ptr [a],0
  3. 00A1C8FC mov dword ptr [b],0
  4. //1 处
  5. a++;
  6. 00A1C903 mov eax,dword ptr [a]
  7. 00A1C906 add eax,1
  8. 00A1C909 mov dword ptr [a],eax
  9. // 2 处
  10. b++;
  11. 00A1C90C mov eax,dword ptr [b]
  12. 00A1C90F add eax,1
  13. 00A1C912 mov dword ptr [b],eax
  14. return a + b;
  15. 00A1C915 mov eax,dword ptr [a]
  16. 00A1C918 add eax,dword ptr [b]

可以看到C++编译器尽可能不造成语义理解和指令编排上的歧义。

脑图

我们将”happens-before” 的几种情况做成脑图,方便理解

https://cdn.llfc.club/Happens-before%E8%84%91%E5%9B%BE%20%281%29.png

我们画一个框将”happens-before” 的几种情况框起来

https://cdn.llfc.club/1697694671481.jpg

总结

本文介绍了3种内存模型,包括全局一致性模型,同步模型以及最宽松的原子模型,以及6种内存序,下一篇将介绍如何利用6中内存序达到三种模型的效果。

详细源码

https://gitee.com/secondtonone1/boostasio-learn/tree/master/concurrent/day10-MemoryModel

视频链接

https://space.bilibili.com/271469206/channel/collectiondetail?sid=1623290

热门评论

热门文章

  1. C++ 类的继承封装和多态

    喜欢(588) 浏览(4301)
  2. Linux环境搭建和编码

    喜欢(594) 浏览(9934)
  3. 解密定时器的实现细节

    喜欢(566) 浏览(3034)
  4. windows环境搭建和vscode配置

    喜欢(587) 浏览(2300)
  5. slice介绍和使用

    喜欢(521) 浏览(2229)

最新评论

  1. C++ 虚函数表原理和类成员内存分布 WangQi888888:class Test{ int m; int b; }中b成员是int,为什么在内存中只占了1个字节。不应该是4个字节吗?是不是int应该改为char。这样的话就会符合图上说明的情况
  2. 解决博客回复区被脚本注入的问题 secondtonone1:走到现在我忽然明白一个道理,无论工作也好生活也罢,最重要的是开心,即使一份安稳的工作不能给我带来事业上的积累也要合理的舍弃,所以我还是想去做喜欢的方向。
  3. asio多线程模型IOServicePool Lion:线程池一定要继承单例模式吗
  4. 泛型算法的定制操作 secondtonone1:lambda和bind是C11新增的利器,善于利用这两个机制可以极大地提升编程安全性和效率。
  5. 类和对象 陈宇航:支持!!!!

个人公众号

个人微信